「行业动向」

“反腐球杆”给力高尔夫惨淡经营

编辑:全球华人高尔夫球协会

事件回放“现在基本上都是亏损的,少的亏几百万算好的,多的每年亏几千万,据我所知很多高尔夫球场都快撑不下去了。”在广州×湖高尔夫球场,老板陈 国忠边弹烟灰边向记者诉苦。记者调查了解到,在中央对高尔夫行业进行严格调控后,省内的广州、深圳,省外的海南等地,高尔夫球场堪称惨淡经营,一些球场每 年亏损达2000万元。

●赞成

反腐胜了一局

高尔夫门庭冷落,客源减少,其实是反腐倡廉胜了第一局。是各种政策、制度、规定的综合发力,成为了威力四射的“反腐球杆”,将一个个官商勾结的球打进了洞里。高尔夫客源减少已经成为全国现象,这是反腐利好的一个体现。

以往,高尔夫这样的地方总是聚集着两拨人马。一拨是有钱人,一拨是有权人。其实,他们又是一拨人马。在高尔夫球场,一部分人是来打球的,却又不是来打球的。有些商人需要用这种娱乐来接近官员,有些官员需要用这种载体为自己的权力找到买家。

高尔夫球场的萧条,其实是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结果。随着腐败治理越来越严厉,一些官员落马了,不仅小苍蝇被拍死了,就连大老虎也被捕获了。尤其是 2015年,是中国反腐的一个高潮,一大批省部级高官的落马,让一些贪官污吏害怕了。这个时候,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手里的高尔夫球杆,不再敢明里和 商人勾结在一起。高尔夫门庭冷落的背后,就是“反腐球杆”发挥了作用。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是个好事情,是我们希望看到的。

不过,对于有关部门而言,不能被高尔夫生意萧条所陶醉。这需要继续挥舞“反腐球杆”。这是因为,任何整治活动都往往会出现一个反复期。查处严厉的时 候,夹起了尾巴。过了风头,就又开始嚣张了。高尔夫门庭冷落,只是反腐倡廉胜了第一局,接下来能不能实现完全胜利,将一个个“腐败之球”打进洞里,取决于 “反腐球杆”能否继续发力。

郭元鹏

●呼吁

取缔的最佳时机

行业资料显示,国内18洞球场的投资成本平均为1.53亿元,一家高尔夫球场一般需要购买1200亩左右的用地,加上场地建设费、会馆建设费、球场 维修费等约需要3亿元。而球场一年的固定运营费用在2000万元以上,“一个18洞的球场每年需水量大约在40万~50万吨,每年光水费就需要800万 元,还有人工成本。球场每年至少要接纳4万人次打球,每次消费要在800元以上,才能保本。”

如何为高尔夫球场谋取新的路子?据了解,球场方面想尽各种办法谋求转型,比如降价走平民化路线,或者把球场的一部分推平,开辟成足球场出租。转让也 是办法的一种,但在当前形势下,很难找到人“接盘”。而专家则建议,努力摘掉其“贵族运动”的帽子,让高尔夫接地气,扩大参与人群,显然,这并不靠谱。因 为由于成本高,高尔夫球场再怎么降价,也不可能降到“平民水准”。

2015年3月30日,国家发改委公布了66家已经取缔的高尔夫球场名单,实际上,从2004年“停批”高尔夫球场以来,国家层面已经先后下发了十 多道类似“禁令”。但据不完全统计,十年来,全国高尔夫球场的数量不仅没有下降,反而剧增了400多家。因为大量占用耕地、林地等资源,大量耗水,大量使 用杀虫剂、除草剂,以及普遍未经环评审批,在11部委的“禁令”中,全国多地大量违建高尔夫的现象曾被斥“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”。高尔夫球场不怕禁令, 根源在于有权力支持和保护,而许多高尔夫球场多是以房地产开发为目的,有的是圈地,有的是借此抬高房价,“高尔夫别墅”、“高尔夫大盘”的广告随处可见。

高尔夫球场一直取缔不了,反而还在疯长,现在高尔夫球场处于“经营困难”状态,这恰恰是个好时机,如果职能部门加大取缔力度,那么这些违规的高尔夫球场也该寿终正寝了。

郭文斌

●评判

是老百姓的福音

高耗地、高耗水、高污染的高尔夫球场,十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轨道。

如此触目惊心的增速局面,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撑,没有权贵阶层的一掷千金,怎能维持得下来。据说,打一场高尔夫,光是付给球童的小费,就得几 百元。这样的“贵族运动”,又岂是普通的工薪员工所能承受得了的?但高尔夫偏偏就被当成了令一般人不敢问津的所谓“城市名片”。这正常吗?

换言之,离民众这样远距离的高尔夫,压根儿就不符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。从数量上说,它本来就该凤毛麟角,少之又少,从经营上说,它本来就该游走在亏损的边缘。球场老板诉苦,才是正常的,老板若欢天喜地赚大钱,那只能表明民生的无奈和社会的畸形。

现在,在中央对高尔夫行业严格调控的压力下,在不绝于耳的舆论呼声中,高尔夫球场的客源终于锐减了,老板们终于坐不住要“惨淡经营”了。我们终于看 到了高尔夫球场的原形。在中国,在很大程度上,它原来是无本之木,无源之水。但令人深思的是,如果没有反腐败的高压,如果没有中央的一系列禁令,一个接一 个的高尔夫球场仍然可能会“横空出世”。这里面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呢?

娄献忠

●剖析

盲目跟风自食其果

中国的高尔夫球场,走的是贵族路线,以高消费的面目呈现,不但会籍价格动辄上百万,而且每年还得交纳数万会费,权贵阶层一直是消费主力。中央八项规 定的深入贯彻,官员进入高档娱乐场所受到严格限制,零容忍反腐败的深度推进,官商勾肩搭背现象明显收敛,迫使“权力人”纷纷退场。加之全球化经济景气指数 回升缓慢,为数不少企业面临不小的经济下行压力,“有钱人”财富缩水光顾者减少,高尔夫球场陷入颓势在所难免。

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,原本引进高尔夫项目提升城市品位,很快演变成一场规模空前的高尔夫项目竞赛,各地不顾中央禁令,在短短十多年里上马了几百家 高尔夫球场,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打擦边球或顶风违规建设。尽管不少高尔夫项目在地方政府、部门的默许、助推之下成功规避了监管执法,却终究难逃市场经济规律 这一关,一个城市动辄数十家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冲动,怎能不催生供过于求、入不敷出的局面?

还有一个不容小觑的因素是,不少高尔夫球项目往往与高档房地产项目配套建设,旨在拉长周边楼盘价格,以图“一荣俱荣”、“相得益彰”,可库存过剩等 多因素导致的楼市低迷,却打碎了投资者的如意算盘,某高尔夫球场业主坦言,周围建着几百栋别墅,价格都在800万元以上,但最近两年有价无市,去年一年才 卖出5套,而到球场来打球的很多都是别墅的买家,楼市不振致使高尔夫遇冷,实际上是错误判断市场走势陷入恶性循环。

有道是,船小好掉头。而数亿元的前期投资、数千万元的年维护费用,注定了这些地产“航母”掉头不易,即使是放下身段走平民路线,短时间内也很难扭转 困局。多地高尔夫球场普遍面临进退维谷的尴尬,既是盲目跟风、无序开发的必然产物,也是规划不科学、执法不严明的必然结果,政绩冲动、功利决策的短暂繁荣 和一时快感,终究免不了要承受市场法则惩罚的切肤之痛,教训之深刻值得有关各方认真汲取。

范子军

●三言两语

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少数权贵的游戏,有现在的结果,对国家来说才是好事。

——恒源

这玩意儿跟奢侈品是一样的。控制住腐败自然就淘汰了!——钱海燕

赚钱的时候咋没有看见报道呢?——孙可可

 

这是一项体育运动,不是腐败。亏损是经营问题,新西兰400万人口有300多个球场,经营球场就不是暴利的事情。这种亏损是中国经济问题的一个缩影,就是无暴利不蜂拥。市场被扭曲,只有加大改革力度,而且球场的经营者也不要再投机才会好转。

——兴紫衣

在深圳机场候机的时候,就听两个人在说买房子已经不足以显示身份了,得有高尔夫会员卡。早上打一杆,洗个澡,再去单位上班。

——刘美丽

其实大多数在炒地皮。

——王强

少搞这些洋体育项目,给谁玩?体育是多样性的,适合健身就行。

——吴海

江启光

协会会长江启光与前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合影...[详细]